缅怀故人祭清明,万物复苏迎清明
清明时节雨纷纷
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。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、降雨、物候等方面的变化,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。《淮南子?天文训》云:“春分后十五日,斗指乙,则清明风至。”按《岁时百问》的说法:“万物生长此时,皆清洁而明净。故谓之清明。”清明一到,气温升高,雨量增多,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。故有“清明前后,点瓜种豆”、“植树造林,莫过清明”的农谚。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三个节日都是古老的节日
1、上巳节
上巳节在魏晋之前原是三月上旬的巳日,所以称为“上巳”,魏晋以后,上巳节才改在三月初三。
早在商周时期,三月正是季节交替时候,人易患病,所以才有“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”,大意是到水边洗涤、晒晒太阳以消除疾病,因此形成“上巳节”,后来又逐渐增加了踏青、祭祀、宴饮、曲水流觞等内容。
2、寒食节
寒食节源自远古的旧习,初春时气候干燥,易发火灾,所以上一年留存的火种必须全部熄灭,禁火期间无熟食,只能以冷食度日,此谓“寒食”。不过寒食节真正确定为节日,据说是在春秋时代,当时晋文公为纪念晋国忠臣介子推而设立“寒食”。
古代寒食节有扫墓祭祖、禁烟、寒食、植树、插柳、踏青、秋千、蹴鞠、赏花、斗鸡、馈宴、咏诗等习俗,这些习俗中很多都被融入现今的清明节中。
3、清明节
“万物生长此时,皆清洁而明净,故谓之清明”,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,仲春与暮春之交,人们会祭拜直系祖先,后来又确定春祭日期在清明节气。
又是一年清明时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的清明节,既是自然节气点,也是传统节日,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,我们礼敬祖先、慎终追远,同时,我们缅怀共和国先烈、致敬英雄。
清明节的内涵很丰富,主要包括扫墓祭祖和踏青郊游两个方面,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,关于清明既有“南北山头多墓田,清明祭扫各纷然”的肃穆,也有“梨花风起正清明,游子寻春半出城”的欢乐,形成了清明节多姿多彩的文化符号。
清明的祭扫与追思,是为了让我们正确看待生命、珍视生活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种下一棵树,对我们的启示意义更大,对我们的环境也更有益。看着满目生机,在绿色的海洋中徜徉和放飞心灵,与友人、家人团圆,对我们的人生而言必然是幸甚至哉!